子丑之交,片片阴云浮动半空,偶尔遮住如钩明月,关中大地时明时暗。
千里旷野万籁俱寂,偶有夜风飒飒作响。
遵照阴弘言的命令,稍作休整后,副将杜楚带领三千人马,从军营中悄然而出,铁盾手和陌刀队混编并行,旌旗收卷,人马蹑足,借着夜色,向临川岗迂回而进。
出发时,阴弘言讲得很明白,茫茫旷野,前后无据,务必攻下临川岗,同营寨互为支点,以待长安的援兵。
虽然苦战一日,杜楚甚感疲惫,但主将之命不可违,况且前后受敌,战局不利,正是生死攸关的时刻。
长安城中缺粮,杜楚心知肚明,也知道迟早会来盩厔城中调运粮草,但没想到半路的遭遇战竟如此艰难,更没想到被视为山中草寇的李唐义军会有如此战力!
正在琢磨时,前方哨探来报,临川岗上的驻军不满千人,多半已酣然入睡,只有百十人散布在几处,围火取暖。
杜楚咧嘴一笑,心中佩服,主将阴弘言的这一招果然高明!
来到岗下,隋军悄无声息地迅速展开,持盾握刀,翘首而望。
片刻,“嘟嘟”声骤然响起,隋军号角划破夜空,三千人马一跃而起,在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中,潮水般地向山岗上冲去。
驻守的义军从睡梦中惊醒,寻刀找枪,稍作抵抗,便纷纷向山顶上溃退而去。
眼看还有几百步就要冲到山顶,只听见上面传来“嗖嗖嗖”的声响,杜楚知道飞箭来袭,大声令道:“铁盾防御!”
话音未落,已有数十名士卒中箭倒地,哀嚎着滚落岗下。
半坡中,上千只铁盾立即收拢,形成龟甲盾阵,护住身后的刀手,如同一面厚实的高墙,斜斜而上。
突然,“咚—咚—咚”,岗上传来震耳欲聋的战鼓声,隋军士卒从铁盾的缝隙中望去,只见上面人头攒动,旌旗招展,数百个捆扎成球,两、三人高的干草堆矗立在阵前,随风飘来股股硫磺味儿。
“不好,中埋伏了!”
杜楚大惊,连忙喊道:“撤退!”
盾阵尚未向后移动,只见上头那数百个干草大球瞬间被点燃,顷刻间,成为烟焰腾空的火球,一齐被推动,“呼哧呼哧”地滚落下来。
“铁盾顶住,刀手速撤!”
杜楚见状,声嘶力竭地吼道,但士卒惊恐的呼喊声早已盖过了他的声音。
山顶的火球越滚越快,转眼间,便与龟甲阵“轰隆”相撞!火球立时散开,当空飞溅,火花乱蹿,无孔不入,好似千千万万支火把凌空砸下。
盾手的甲胄见火便燃,士卒纷纷丢弃铁盾,急急拍打身上的火苗,盾墙的缺口顿时显现,后面的火球肆无忌惮地冲入军阵,立马又引燃一大片。
风助火势,火借风威,临川岗上顿成火海,火舌所及,一片哀嚎,隋军士卒变成了一个个“火人”,哭爹喊娘,连滚带爬地从岗上溃退下去。
片刻之间,铁盾龟甲阵崩溃无形,只丢下成百上千的伤员在烈火中挣扎,嚎叫,呼救……
杜楚须发皆焦,甲胄破损,跟着溃兵好不容易从岗上逃了下来,正要拔腿往大营逃奔时,只见李唐义军的骑兵黑压压的一片,从岗后狂奔而来,挥舞着寒光闪闪的战刀,呼啸而至。
杜楚拔刀相向,正准备搏杀时,大队骑兵已飞至眼前,战刀闪过,杜楚两眼一黑,已是身首异处。
……
见骑兵将残敌横扫一空,马三宝遵照之前的命令,吹响了总攻的号角,“嘟—嘟—嘟”三声之后,岗上岗下数万义军,如股股洪流合兵一处,借着映照夜空的火光,乘胜前进,向阴弘言的营寨奔来。
岗前的大战早已惊动了隋军,营寨壁垒上人影绰绰,刀光闪闪,戒备森严。
义军一往无前,士气高涨,骑兵当先开道,步卒挥刀跟进,弓弩殿后护卫。
离辕门百步之地,垒上箭矢骤然来袭,如疾雨扑面,乱石穿空,义军猝不及防,百十骑兵中箭倒地。
马三宝一愣,在“嗖嗖”箭雨中急勒马缰,战马前腿空蹬,嘶鸣不已。
“骑兵转向两侧,让开大道,留给步卒!”
马三宝对身边的旗手大声令道。
后面跟进的向善志、郝齐平等人带领步卒狂奔而来,看到马三宝的旗语,立即明白,命令士卒持盾防御,挥刀而进。
越接近辕门,对方的箭矢越密,义军的盾牌不及半人高,箭雨骤至,防不胜防,士卒连续不断地倒在血泊之中。
秦蕊儿带领弓弩手跟在后面,看到这一幕,心急如焚,于是抽箭搭弓,大声命令:“靠前射击,掩护步兵!”
数千弩手冒着敌人的箭镞,引弓劲射,弦响一片。
两军飞箭互射,镞矢空中激撞,双方死伤惨重。
见隋军弩手被压制住,向善志大喝一声,丢掉盾牌,高举陌刀,第一个越过营前的鹿砦,大步奔向隋军的壁垒。
义军步卒见状,精神大振,军旗向前猎猎作响,喊杀之声响彻夜空,成千上万的将士如泄洪之水,跟在向善志后面,冲过鹿砦,攀上高垒。
垒上的隋军倚墙而战,往下刺戳,竭力阻挡;攀登的义军蒙盾挥刀,向上猛砍,奋力进攻。
双方在壁垒上刀光剑影,血肉横飞,从寅时一直战到卯时,仍不见胜负,只留下数以千计肢残体断的尸首,横七竖八地堆砌在壁垒的两边。
秦蕊儿看到战事胶着,心里着急,带领弓弩手向前移动,打算扩大射程,击杀垒后敌人,忽然,一支流矢从侧面飞来,“嗖”地射中她的右肋,铠甲洞穿,鲜血直流。
秦蕊儿惨叫一声,长弓掉落,摔倒在地。
不远处,中军大纛下,李三娘把眼前这一幕看得清清楚楚,激战已一个时辰,敌营不能攻拔,阵前又倒下一员大将,生死未卜。
李三娘眉头一皱,对身边的将领们说道:“今夜已破了隋军的铁盾龟甲阵,看来敌营不可猝拔,当鸣金收兵,另寻良策!”
众将纷纷点头,再眺望战场时,只见数十骑驰回,马三宝在鞍上抱着秦蕊儿飞奔而来……